1843年上海开埠后,英、美、法传教士在上海出版了大量的记录、研究上海方言的著作。现在能见到的西方传教士写的上海话文本,最早的《祷告文式》31页,是1844年留下的。1847年,第一部西方传教士著作——麦都思(W.H.Medhurst)的《约翰传福音书(上海土音)》,由英经会在上海出版,今有江苏省松江府上海县墨海书馆藏板印刷本。直到1950年,上海土山湾出版了最后一本著作——蒲君南(Albert Bourgeois)的《华法新字典(上海方言)》。笔者自1978年读硕士时开始,通过种种办法搜集到42本上海方言著作,其中有上海方言语音、语法、习惯用语、字典、词典、故事、戏剧、圣经、讲义等。这42本书中,有15本是在徐家汇土山湾出版的。
在世界上,语言学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19世纪20年代才诞生于欧洲。一些来沪的传教士具有这门学科的理论方法修养,对上海方言悉心研究、虔诚记录,辨音、记字、释义准确,有高超的成就。这些传教士们在19世纪中叶进入上海后就开始了上海方言的记录和研究,在上海出版的上海方言著作的数量远远超过汉语中的其他方言著作。整整100年中,他们连续不间断地为我们留下了对上海方言的描写、记录,而这一百年恰好是上海话从农业社会的老上海话向现代都市的新上海话转变最迅速的时期,所以以此大量密实语料,可以“无一字无来历”地观察分析上海话的发展变化历史,而汉语的其他方言几乎都没有这段时期的大量书面语料。
2015年,笔者整理出版了其中5本著作,取名为:《开埠初期的上海话》、《19世纪晚期的上海话》、《清代末期的上海话》、《民国初期的上海话》、《1930年代的上海话》。这5本书都是上海方言教材,其中4本是在土山湾出版的。这5本书照顾到年代顺序及其连续性,可以具体、细致地比较上海话语音和语汇的连续发展变化;其中基督教系2本,天主教系3本,皆为代表性著作,在当年都曾产生过较大影响,可从中探索宗教和上海语言文化的历史。纪实或编写的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内容具有丰富的时代特征,用一方水土的方言记写下了一方的水土、民俗、社会风貌,对大上海的繁荣轨迹、海派文化素养的形成具有认识和钩沉作用。翻开长年被尘土覆盖的大街小巷的历史积淀,细细品味这些自然流露在方言话语中的岁月印痕,闪烁在脑中的历史陈迹的斑驳记忆不免被勾起,也一定会增加我们对上海这个奇特城市的文化底蕴更为感性、更为深切的了解。
第一本《开埠初期的上海话》,其底本是1883年的《松江方言练习课本》,作者佚名,由法国天主教会在上海出版,封面上标明地点为“ZI-KA-WEI”(徐家汇),出版于“土山湾”。其时,地处松江府的徐家汇教区并不在上海县城和法租界地区范围内;在清朝,松江府行政区内,松江话的地位高于上海话,故这本书称名为“松江话”课本。从此书所记的人称代词“我、侬、伊”及其复数和指示词“第個、箇個”等可以鉴别,本书所记的方言是土山湾徐家汇地区的上海方言,课文内容也多是讲述徐家汇教区内外的事情。当年徐家汇天主教区周边均为乡村,在上海县地域内的上海方言和松江方言差异不大。另有1894年传教士Rabouin在土山湾出版过一部很是完整精致的《法华上海方言松江方言词典》,上下两册共1299页,从所记的词语中可以看出开埠初期上海话和松江话之相近。
土山湾印书馆1883年出版的《松江方言练习课本》封面
《松江方言练习课本》内页
《开埠初期的上海话》共有42课课文。前10课,概括了最基础的词语和俗语短句;第11课到29课,分别以身体、住房、家具用品、时日、买卖、杂役、衣饰、裁缝、匠作、洗理、称谓、医疗、圣事为各个中心组织有关句子提供学习;第30课起,学习更为深入,具体记录“中国食物”、“厨房器具”,详谈烹调厨事,与厨师话食事、话食间打扫等;从36课至尾,重点记述土山湾教区孤儿院内的园地和画馆。课文编写由浅入深,如叙家常,叙事具体,有条不紊,后半部的课文相当生活化,可以从中了解到许多当年土山湾的生活和劳作情况,如去法华镇买农具、园地种花种菜知识、土山湾画馆收学生进馆问答、学画裱画具体方法等。描述得最为细致的是中国普通食物的品质及其烹调方法,还专辟中西菜肴的具体制作过程,从中我们可以考察开埠不久的上海的中西食谱。
如第41课“画馆问答”中的部分内容:
开首、先学钩稿子、钩拉一本簿子上、笔要当得直、簿子要摆得正、看好之里向个格、小小心心钩,勿要出格、钩来一样粗细。
砚台上墨勿要忒浓、浓之搨勿开、也勿要忒淡、淡之要化。
起头学钩笔、笔要照稿子、勿好想心适意、随便自家瞎划、钩起来心要摆拉上、勿然总钩勿好。
先生、我要一枝钩稿子笔,还要几张纸来钉簿子、还要一个砚台、一块墨、一只水盂、水盂抄、有否?
掊笔要轻轻之掊,勿要像用啥扫帚能、笔容易坏。簿子上勿要累墨。
台上要齐齐整整、样样物事、要干干净净、自家坐个户荡、越清水越好。
钩起花来、笔里要分出阴阳面、阴面钩得粗、阳面要钩得细。
钩起人物来、开相最要小心、要钩得活相、故末钩出来有神气。
总要笔里分出轻重来、深浅得宜、自然好看个。
衣褶要钩得软串,笔里要硬气。画起来勿要拘执、盖末画拉个像、自然勿死板者。
学打稿子、开首先要学用铅笔、划横线咾竖线、横线要划得平、竖线要划得直、手里要松松能、盖末铅笔画出来匀净者。
学稿子个时候、各人要用心、手里捏之铅笔、身体要坐得正、纸头勿要摆歪、看好之样子、一门心思做。
稿子临好之、请先生来看、勿照样式、请先生改。
稿子临来实盖模样者、乃末好划进法做出轻重出来。
进法要进得匀净。
做进法个前头、要用第一号钉重个铅条、泥拉纸头上、乃末拿皮卷来细细能泥、要泥出轻重来、泥来真正要和、如同用之水笔来染个能、一无细丝。
泥好之、望上去已经蛮像样者、再用两号笔做进法、就是要划梭子块、再分一分轻重、画拉个物事、就神气足者。
譬方划稿子起来、或者划差、或是先生改笔、稿子上有点铅笔影子、要揩脱、容易杀、只要拿点馒头粉、轻轻之一揩、就揩得脱、若然揩来忒重、揩伤之纸头、用铅笔划起来、就勿好划者。
学稿子勿许拿尺来量、量之学勿会个、勿量末操练得好眼睛光。
学画画用心末、瞻礼七上、写起工课单来、好写上上咾上中、主日上有奖票。
奖票铜钱、勿要瞎用脱、铜钱放拉身边、随手要用脱之个、勿如存拉帐上罢、要紧用末来拿。
……
从这课课文中,我们可以详细地了解到土山湾画馆19世纪晚期是如何招收学生、如何管理、评论学生的。课文中还详细记录了土山湾画馆的学生学习中西融合的擦笔画、裱画等的具体方法和全过程,对今天我们追解当年土山湾的教育情况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第二本《19世纪晚期的上海话》,其底本为《土话指南》,1889年初版,1908年法国天主教上海土山湾慈母堂第二次印,全文自吴启太、郑永邦1881年著《官话指南》译出,译者佚名。其上卷有“应对须知”、“官商吐属”两部分,下卷为“使令通话”。“应对须知”部分用两人对话形式,互致问候,或对讲生活杂事,或对周边所见所闻进行议论、褒贬等。“官商吐属”共40章,占全书篇幅最多,每章都是一件新闻或一个事件,内容曲折有趣,均述地方上发生的新鲜事件,所以本书是一本纪实读本。“使命通话”共20章,是家居生活杂事和对外联络办事中老爷吩咐家仆如何操作的对话,一事一章,分门别类,记写诸类琐事,十分具体而又自然。这本书是了解近代社会风貌和各种民风俗事的范本,语言本土化翻译得十分流畅成功,是考察和研究前期上海方言词汇语法的佳作。
1908年版的《土话指南》封面
1908年版的《土话指南》内页
例如“官商吐属”第三十七章全文:
阁下提起之个拐子末。我亦讲一个拨阁下听。几年前头。伲本地方有个出名个郎中。姓方。伊有功名个。屋里财主得极。日逐早辰头。门上看病个。总有几十号。有一日早起里。来一个人。打扮之大人家。跟班个神气。来见箇个郎中方先生咾话。我是某宅里个。因为现在屋里。伲个老爷太太。侪生病拉。打算荡搭来看病。请先生明朝造辰头。等拉屋里。方先生话。是者。到明朝早上。箇个相帮人又来者。还同之一个别个人。手里担之包袱。箇个相帮人。进来问方先生咾话。老爷先看呢。还是太太先看。方先生话。生拉太太先看。乃□第个相帮人。就担箇个人手里个包裹受过来。担之咾出去者。箇个人末。坐拉凳上等拉。后来多化人。看完之病咾走者。方先生问箇个人咾话。侬亦要看病呢啥。伊话我勿是看病个。我是衣庄上个人。拉搭等先生个相帮人。担衣裳出来。担衣裳出来。方先生听见之。诧异得极。问咾话。等那里一个我个相帮人耶。担啥个衣裳耶。伊话咾。就是刻刻。同我一淘进来个相帮人。先生对伊话。太太先看。伊乃末担之衣裳咾。就到里向去个。方先生又问咾话。箇个人那能对侬话。伊是我个相帮人呢。担过歇啥个衣裳来耶。衣庄上个人话。箇个人。今朝早上。到伲店里来。话自家末是先生个相帮人。话先生要买一件女皮袄。先担来看看看。对个末放拉。教伲跟一个人来。格咾我跟来拉个。方先生话。箇个人。勿是伲个相帮人。我亦勿认得伊是啥人。昨日伊来对我话。伊拉宅里。因为老爷太太。侪生病拉。要到箇搭来看病。教我今朝早辰等拉屋里。刻刻进来问我。老爷先看呢。太太先看。我度是伊拉老爷太太到拉者。所以我话。自然太太先看。我是话先看病。并勿晓得衣裳咾啥个事体。侬现在快点去。寻箇个人罢。衣庄上人听见之。晓得箇个人是拐子。担衣裳骗之去者。
这篇文章介绍了当年发生在民间的一个拐骗案,记写得曲折具体、绘声绘色。
第三本《清代末期的上海话》,底本是1910年由基督教上海教会中文研究所所长戴维斯(D.H.Davis,D.D.)编著的《上海方言练习》,上海徐家汇土山湾印书馆印行。
戴维斯于1910年编著的《上海方言练习》封面
书的前言中说明了该书是为在上海租界当局供职的需要学习上海话的工作人员月考而编写的一本练习课本,有155课,采用谈话形式,设计了大量贴近生活的题材的对话内容。这是一本了解20世纪10年代上海话面貌的好书,从本书通俗自然的白话记述录,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老上海话已经在向新上海话进化了。
这些短篇口语纪实文章,大致有以下几类内容:1.说道德修养;2.劝勉;3.说上海景貌;4.旅游风光;5.说气候天象;6.说坐车出行;7.说民俗习气;8.说各种特性的人;9.说人事;10.谈新鲜事物;11.记传说故事;12.谈遇祸事;13.论医卫;14.谈动物。
以第一百零四课《论徐家汇咾梵王渡》为例:
拉上海西边有两个蛮闹猛个地方,就是徐家汇咾梵王渡。徐家汇末有一个高大个天文台是看天时咾用个。拉伊头也有天主教里开拉个学堂,就是大咾有几百个学生子拉。拉伊头也有小菜场咾几爿湖丝厂,每爿里有几百个工人拉化做生活。靠近湖丝厂个北面有一个极好看个祠堂,就是打平长毛咾搭日本立和约个李鸿章。拉祠堂前头,有一个蛮好个铜人,就是李鸿章个形象。拉祠堂个四周围末,有各式各样个花草咾树木,还有假山、亭子咾啥,比之黄浦滩个外国花园到勿推板啥。现在电车也有,所以要到伊头去,见识见识末也蛮便当个。
讲到梵王渡末,勿像徐家汇个好看。然而伊头也有一个大学堂,是上海顶有名气个,就是圣约翰书院。学生子有三四百个;地方也大,景致也蛮好看。拉梵王渡个失眠上也闹□,有各式个店像客栈咾外国酒店咾啥,全有个。虽然地方落乡,做事体也蛮好。因为勿像拉北壗,常庄有马车、东洋车、电气车、机器车咾啥,一日到夜有个,盖咾学堂造拉伊头是蛮合宜个。现在电车勿曾装到伊头,恐怕就要装快哉,以致走路个人便当点。我想欢喜静个人,房子造拉伊块个好。
第四本《民国前期的上海话》,原书为1923年编写的《上海方言课本》。作者派克(R.A.Parker)是上海租界当局的官方译员。这本书为上海租界采纳作为公务员学习本地方言的教科书,由广协书局总发行所发行,本书不是土山湾印行的,故在此不作介绍。
第五本《1930年代的上海话》,底本为1939年Albert Bourgeois,S.J.(中文名字蒲君南)撰写的《上海方言课本》。蒲君南为罗马天主教耶稣会修士,曾任吕班路震旦博物院院长,是研究上海方言的专家,有法语版的《上海方言课本》、《上海方言语法》、《法华上海方言词典》三部有影响的上海话著作,均在上海土山湾印刷所出版。其中《上海方言课本》课文原有376页,是西方传教士撰写的最大的一本上海话教材,也是上海进入较快发展时期、上海方言变化最快时期出版的方言教材。
1939年版的《上海方言课本》封面
举例:第21课课文部分
阿妈,现在拉春天光,太阳交关好。我个小囝多日天勿曾领伊出去孛相哉。今朝趁天气好,吃好之中饭后来,就要放伊拉小车子里向,慢慢叫推伊到公园里去孛相;不过侬所走个路,要拣清爽点咾幽静点个。
热天光,最要紧个,就是灶头间里弄得交关干净,再要叫烧饭司务烧物事个辰光,要当心,因为热天光生病个缘故,惯常是吃物事吃来勿干净咾。既然吃个物事侪从饭司务烧出来个,厨房间里拿出来个,乃末只要厨房间里弄得干净,烧饭司务小心,格末毛病就会得少哉。
大司务,我后日天夜头,要请人来吃冬至夜饭;要用三道酒;一只果盘里向末要样色多点,汤末要用清汤,一条桂鱼,非利牛排,一只随便啥野伙。牛利全利,末脚末一只火鸡。每一道菜末,要有每一样素菜,配来好点。点心末我拉点心店家定做拉哉。小菜末要烧来顶真点,因为第个几个位客侪是吃客。
烧饭司务,我明朝天要请朋友吃夜饭;替我预备一桌小菜为十个人吃个:四只冷盆,六只炒,四只大菜。侬要用个菜搭之那能烧法末,侬去预备好之,今朝夜头要拨我看。
现在,拉夏天光,天色热,事体多:比方早晨头要汏个衣裳多,下半日末要烧水淴浴咾啥。所以我个娘姨一干子来勿及做;我再怕衰瘏之咾生病,更加不得了哉。因此缘故我想叫个短工,拉热天色帮帮伊汏汏咾啥。
我个烧饭司务常庄勿当心咾打碎脱物事,侬去替我关照伊:倘使下一个月,再有啥物事打碎脱末,我要拉伊工钱上扣脱一块洋钱。
第爿店里向老板,邪气无没道理。常庄要赖脱伊夥计个工钱。有常时拉月底上要付工钱个辰光,伊末故意勿到店里来。再有常时末,扳着伊夥计个小错头咾赖脱一个月个工钱。
第爿公司里向,因得近年来生意勿好,本钱折脱之已经交关拉哉。所以今年年底,老板已经出通告话:开年底拉一总执员工钱上要齾脱百分之廿。
这版《上海方言课本》中的词汇表里分细类详细记录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话的基本词语和新生词语,课文中所记的句子都是十分自然的生活语言。此书是研究20世纪30年代上海话的好教材,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描写上海市民生活习俗、社会活动的范本,从中可以看到有派头、重实干、守契约、尚开拓、讲识相、善节俭、会生活等上海这个大城市特有的城市精神气质。书中记录的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话,已经发展得与五六十年代的上海话大致相同。
(作者系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
技术支持:上海江帆网络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