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路上的新康花园是上海租界时代建造的顶级花园里弄。新康花园的地址是淮海中路1273弄,这个门牌号至今没有变过,也就是说,早在租界时代它就是霞飞路1273弄了。我们知道霞飞路是淮海中路的曾用名,就像巴黎的香榭丽舍,一个很浪漫的名字一般配着同样浪漫的一条街……
淮海中路1273弄新康花园
新康花园建造的年份是1934年,那同样是上海的一段流金岁月。负责建筑设计的是英商新马海洋行,房屋建成以后,开发商为了庆祝英王乔治六世(即当今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父王)加冕,将其命名为Jubilee Court。至于中文名称,则还是沿用了新康花园的旧名,因为这块土地原来就是新康洋行大班爱德华·伊扎拉的私人花园。据史料记载花园早于1916年前就已营建完成,那时候法租界还没有扩展到这一带,花园周边都是农田,地价很便宜,因此花园极其宽敞,园中布置也极为时尚,有大片的草地、网球场、游泳池等设施。1933年伊扎拉看到上海房地产发展的势头,遂决定对其进行二次开发,建造新式花园公寓营利。但如果从西方房地产的角度去看,新康花园是属于Terrace House的那种住宅,不是那种Town House,因而在上海我们将其定义为近代花园里弄住宅。
新康洋行曾是上海最著名的英籍犹太裔房地产商之一,资本规模仅次于沙逊和哈同。当时新康花园主弄南北贯通于霞飞路和辣斐德路(今复兴中路)间,出行便利,汽车可以方便地进进出出,因此深受社会上层人士的欢迎,这里很快便成了上海著名的花园公寓,主要住户均为中外富商或失意退隐的官员政治家。社区北部有11幢2层楼房,硬陶红筒瓦屋顶,浅色水泥拉毛墙面,齿形小券檐口,螺旋形的阳台或窗间柱,呈现出典型的西班牙式建筑风格。宅前有庭园,矮墙围护,园内植雪松,每幢房屋底层和楼上住户各有自家门户出入,互不干扰。室内作横向套间式布置,与石库门里弄相比,具有面阔大、进深浅的特点,十分有利于阳光和空气的流通。一楼入口处有外廊,入内为起居室、左右卧室,起居室后为餐室,东有厨房、佣人房,外有汽车间。二楼住户由西北角边门上楼梯,起居室前有很大的内阳台,东西为卧室,后排也是餐室、佣人房,东面晒台即在底层汽车间上。每层皆有两套卫生间。南部复兴中路出入口为1360弄1至4号,布置混合结构的5层公寓楼4幢,称新康公寓,新康洋行对其实行只租不卖的策略,统一进行物业管理。4幢公寓分布在方形地块上,各居一角,大门均面向中央的花坛。立面一、二层加饰横线条,上面三层为素面,顶部为平台。一至三层为二三居室单元;四、五层为复式四居室。1940年后由于战争持续,市面萧条,物业几经转售,建国后由政府房地部门管理,新康花园现属上海市优秀近代保护建筑。
新康花园弄内14号住宅
说到新康花园,倒不能不说一下和它类似的物业上方花园。上方花园地址在淮海中路1285弄,与新康花园相邻,建造于稍晚的1938年,由新马海洋行的华人建筑师刘鸿典、李英年、马俊等人担纲设计。同样的西班牙式花园里弄,只是建筑体量稍小,细节上作了简化,更趋向于现代风格。上方花园的旧址原系犹太富商沙发所建的法式私人花园,内有喷水池、草坪、大理石雕塑等。1933年园地售予浙江兴业银行开发房地产。从1938至1941年,这里共陆续建成3层联排住宅74幢,仍袭名沙发花园。弄内环境幽美静谧,植栽良好;住宅体型活泼,缓坡筒瓦,装饰纤细,门栅、窗栅、阳台栏杆多用铸铁精制,室内进深浅,明亮宽敞;少数房屋为平顶、大阳台、大玻璃窗、面宽,望去甚是明朗,每幢房屋前都有小院。20世纪50年代初沙发花园改名为上方花园,弄名请我国著名出版家张元济题写,张也是弄内居民,他的后代至今仍居住在上方花园。弄内中部偏南横贯一条两端封闭的宽阔道路,原拟作为南昌路的延伸,后未筑通。1985年这里建成带状小区花园,有四角亭、紫藤架、假山等。上方花园现也同样属于上海市优秀近代保护建筑。
上方花园24号张元济故居
其实当你倘佯在上海的历史街区,如果再留心观察的话,还会看到不少红瓦粉墙的西班牙风格建筑。这些建筑除了上面提到的花园里弄之外,还有独栋的花园住宅和多层公寓,它们虽因岁月蒙尘而略显老态,骨子里却依然透露出一股恬淡华贵的气息。这些建筑主要集中建造于20世纪30年代,如今就像一位上了年纪的影星,铅华洗尽却平静而不失优雅。
从形式上讲,西班牙式住宅比较适合上海的气候和地理条件,它建筑层面不高,向南设有带拱券的敞廊或阳台,屋顶铺设坡度平缓的红陶筒瓦,檐下一般有小小的券齿线脚做装饰,浅黄或浅绿色的水泥拉毛墙面,门窗两侧间或还饰以拉丁风情浓烈的绞绳柱。室内花饰比较简单,在构件装饰上多应用铸铁的花饰楼梯栏杆、花栅栏铁门、花枝灯等等。
西班牙式住宅为什么大多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以后?这主要是因为这种住宅不像古典式住宅那样看起来豪华繁复,它更契合了另外一种心境的人物居住,也许从某种角度上暗示了他们希望保持低调平和的心境。但也不是所有的西班牙式建筑都简洁平淡,如愚园路涌泉坊24号也是一幢西班牙式花园住宅,为了表现业主喜欢的宫殿城堡的意蕴,屋顶高低跌落,立面各不相同,门窗曲直多变,装饰雕琢华丽,也是20世纪30年代高级住宅的一种时尚样式。此外如汾阳路45号,也是一幢西班牙花园住宅,原系海关副总税务司丁贵堂的寓所,建于1932年,花园面积达到了1.5万平方米,庭园中央为大草坪,周围所植树木以香樟、雪松为主,绿树成荫,在寸土寸金的上海,是座十分罕见的私人住宅。
汾阳路45号丁贵堂旧居
20世纪30年代上海建造的多层和高层公寓,总体来看是以当时风行的装饰艺术派为主,但也有一些采用西班牙式作为建筑特征,如著名的枕流公寓,海格公寓(今静安宾馆)和华业公寓等,这些建筑现在看来依然超凡脱俗,令人印象深刻。于是人们习惯于将那些有庭院、红筒瓦和浅色手工拉毛墙面的房屋称作西班牙式建筑,但事实上这些并不仅仅是西班牙建筑的特点,差不多所有地中海沿岸国家和中东地区的建筑看起来都有类似的特征,有别于此的西班牙风格显然应该到西班牙民族文化的因素中去寻找。
我们通过对大量中外建筑实例的比较发现,西班牙建筑的最大特点是在欧式建筑中融入阳光和活力。西班牙人喜欢采用明快的色彩,建筑外立面醒目但不耀眼,体现了宁静、质朴的内涵与和愉快向上的精神面貌。其次,西班牙式建筑一般都具有层级分明的布局设计:通常以远高近低的层级方式排布,高低错落,符合人的空间尺度感;外立面设计着重突出整体的空间表情,通过空间层次的转变,打破了传统建筑立面的单一和呆板。另外,西班牙式建筑取材朴实,产品完全手工化,无论是在地形还是在铁艺、门窗及墙面工艺方面的处理,西班牙风格建筑都能体现出手工打造的典型特征。西班牙建筑采用的材料一般会给人斑驳的、比较旧的感觉,但却非常有视觉感和生态性,像陶瓦、绿釉漏窗,用泥土烧制,环保、吸水、透气等特性都是不言而喻的。
总的来说,西班牙的建筑与其多元的文化传统有着很明显的关联性,基督教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的碰撞更给西班牙艺术抹上了奇异的色彩,而且西班牙民族天生就有一种热情奔放和狂野的个性,在建筑上就反映出诗意的、幻想的、神话般的风格,往往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和浪漫情怀,像巴塞罗那的米拉公寓、圣家堂,但那属于另一个题目,不在本文叙述之列。
(作者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技术支持:上海江帆网络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