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加载中...
2018-01-04 14:18:57
每周工作日的早上八点前后和每天下午的三点左右,襄阳南路(永嘉路至建国西路这一段)街道一侧总排满了等待接人的小轿车,行经此处的公交车和其他车辆都因道路壅塞而只能缓慢通行。这一切都只因为此处有着一所名闻沪上的著名学校——向阳小学,而上述两时段正是该校上、下学的时间。这所开设在襄阳南路上一条弄堂里(襄阳南路388弄15号)的小学,已有近八十年的历史了,它的前身即是著名教育家李楚材先生创办的位育小学校。
李楚材先生的名讳,容易令人联想起《左传》上的那句话“惟楚有才”,或想到湖南长沙岳麓书院门口的那副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因而误认为先生是湖北(楚)人或湖南人。其实先生是江苏张家港人,青年时期先生怀着“普及乡村教育,服务农民,改造农村”的宏愿,考入南京晓庄实验乡村师范学校学习,师从著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成为陶先生最早招收并亲自教授的十三名学生之一。在晓庄师范学习过程中,先生深受陶行知教育思想及其高尚品德的影响和感染,以致晓庄师范的教学创新精神成为了李先生教育思想的渊源,成为他终身从事教育、对教育事业执着追求的一生动力。从晓庄师范毕业后,先生发愿要创办一所体现陶行知先生教育理念、具有创新精神的学校,并为这所未来的学校起名为“位育”。这是先生引用自《中庸》上的一句话:“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先生解释为:“以教育助学生成长,以知识令学生创造。”即“生长创造”是也。
先生创办位育小学之时,正值抗战烽火初起,先生虽倾其家有,并在社会上四处募集资金组建董事会,仍觉资金局促。此时法租界拉都路(即后改名的襄阳南路)沿街面都已造起了洋房、公寓和新式里弄,但其背后仍是本地平房,甚至是零星棚户区,先生选择了地价较为低廉的拉都路388弄内一块曾经集中拘押过租界外籍人士的地皮建造校舍。教学主楼为坐北朝南二层的砖砌楼房,楼房正中为大门,楼房内东西贯穿为走廊,走廊两侧为教室,走廊东西两头有楼梯,楼梯后有东西侧门,门外耳房乃男女厕所。教学主楼前为操场,操场东侧建有大礼堂,礼堂呈南北方向状,舞台在北端,舞台两侧有两间耳房,原为“后台”(有门通舞台,另有门通礼堂内和礼堂外),后被改用为体育器材室。操场西侧由北至南并列有三幢楼房,北楼是建校前原留有的建筑,因不适宜作教室用,故被辟为校中教师宿舍和仓库等。往南是中楼,楼门向东开,楼内贯穿有东西向走廊,走廊两侧为教室,走廊两端有楼梯,二楼教室格局同一楼。此楼为位育小学附设之幼稚园,园长即由李先生夫人担任。再往南是倚着围墙建造的南楼,南楼为三层楼房,教室呈东西向排列,教室朝南皆有窗采光,教室外北面为走廊,楼梯则在楼房的东端。在南楼与中楼之间有座小花园,园内遍栽各种植物花草,此既为美化校园环境,又为学生生物、自然等课程的教学之地。在主教学楼西南,北楼之北有块空地,被辟作小操场,小操场西端,用木料建筑了一间正方形坡顶的教室,这是音乐室,学生在这里上音乐课,尽可纵情高唱也不会影响到教学楼内其他班级同学的听课学习了。沿着校园南围墙在校门两侧还有一排平房,其中东边一间是门房间,而西边两间是幼儿学生待接室,每至放学幼稚园和一年级的孩子都会被集中到这里,由家长有序认接,这样就不影响楼内的教学秩序和环境了。而沿着校园的东围墙则有一排敞廊,这里是雨天上体育课活动的处所。里面还有两张乒乓桌,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乒乓运动在世界崭露头角时,这里曾掀起过强劲的乒乓球热潮。礼堂东侧与围墙间亦有一排廊庑,这曾经是厨房,是为中午在校用膳的师生准备膳食的地方。笔者1951年入位育幼儿园,后又升入位育小学学习,现凭记忆将上述校舍布局绘成平面示意图,附在文中。
襄阳南路388弄15号位育小学平面示意图(笔者手绘)
1943年李楚材先生又应校董会决议,受聘在位育幼儿园、位育小学的基础上创办位育中学。中学部分校舍开初设在小学校区的南楼中,后又选了先生私寓拉都公寓西面一块空地,建造了中学部新校舍。
位育中学红楼
李先生办学,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启迪学生的创造兴趣和创造能力,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为宗旨,精心筹划和组建教师集体。笔者从位育幼儿园一直读到位育小学、位育中学,始终感受到老师待学生如同己出。每日的晨会或周末的校班会,经常会由李校长在广播室里给学生们讲话,开头那句“小朋友们啊”,总令我们倍感亲切,以至至今都记忆犹新。老师们都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以至有好几位老师都终身未有嫁娶,他们关心爱护学生如同自己的孩子一样。如曾当过我班主任的平慧玉老师、蔡黎明老师,教我们体育、严格训练我们强健体魄和坚韧精神的刘老师(女),教我们算术的潘老师,教语文的吴老师、张老师,教图画的赵老师等等。
20世纪60年代,全国进行教育改革,位育小学便改名为襄阳南路第二小学(因襄阳南路上有三所小学,在复兴路口为第一小学,在位育小学南二百余米处有第三小学),简称“襄阳二小”。而位育中学亦改名为第五十一中学。1960年上海试点中学五年一贯制(即中学阶段初、高中连续五年毕业),全市有四所中学入选试点。这四所中学都是名校,有复兴中学、上海中学、师大附中和第五十一中学。笔者那年正是小学毕业,因学习认真,老师和校方推荐笔者入读五年制中学。老师来家访欲荐笔者入读上海中学,但一来因上中需住读,家中经济负担会较重,而更重要的是,笔者认为从小入读位育幼儿园、位育小学,故还是希望能继续入读位育中学,虽然它更名为第五十一中学。
改革开放后,襄阳南路第二小学定名为“向阳小学”,并由时任教育部长的邹家骅先生题了校名。第五十一中学亦恢复校名为“位育中学”,并被评为上海文教战线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上海市重点学校。七十多年来,在就读于位育小学和位育中学的学生中,先后被培养出了中科院和工程院院士十一人(田长霖、陈敏恒、陈佳洱、李三立、钱绍钧、李伯虎、戎嘉余、朱邦芬、赵国屏、张伟平),大学校长廿六人(如北大校长陈佳洱、美国伯克莱大学校长田长霖、复旦大学校长王生洪、同济大学校长吴启迪等等),还培养出了好几位社会活动家、科学家和驻外使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李楚材先生把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深情溶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工作实际中,团结依靠教师全面贯彻执行了党的教育方针,培养了许多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为教育事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因而不仅被市政府命名为位育中学名誉校长(1984年),还被评选为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上海市委副主席,以及被选为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政协常委等。
向阳小学在政府的关心和资助下,于1990年左右陆续改建为全部新校舍。新校舍基本布局如同以前,新主教学楼改建为四层,礼堂便设建在四楼上,其它南、中、北三座教学楼仍改建在原来相近的位置上,只是增建为三层楼。新楼的教室更显明亮和宽敞。操场全为最新科学材料的塑胶铺设,学生的体育锻炼和场地活动更为安全和舒适。有八十年历史的位育小学呈现了更现代的新面目,有幸入读向阳小学的学子们在这更好的学习环境中,将受到更好的教育,成为新一代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
向阳小学新主教学楼
(作者系上海市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原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