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天健与《学画山水过程自述》
新中国成立后,为发展中国画艺术,由周恩来总理提出,经国务会议决定,在北京和上海各成立融国画创作、学术研究和教学为一体的中国画院。上海中国画院于1956年开始筹备,由华东美术家协会改组成的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常务副主席兼党组书记赖少其担任筹委会主任,经过多年筹备,于1960年6月20日正式成立,院址初设于徐汇区汾阳路150号(原国民党政府军将领白崇禧住宅),后迁至岳阳路197号(亦属徐汇区)。首任院长丰子恺(1898—1975),副院长为贺天健(1891—1977)。正副院长两人的共同点,均为学者型艺术家。尤其是副院长贺天健,自幼家贫,九岁开始学画,勤奋艰苦努力自学成才,所以笔者对其格外敬佩。贺天健当时家居徐汇区淮海中路襄阳公园对过的高塔公寓,而笔者供职的上海美协就在襄阳公园西首的淮中大楼,步行几分钟路程即可抵达贺天健府上,所以笔者常拜访贺天健先生。
贺天健先生
贺天健是江苏无锡人。抵达贺府,便听到他满口江苏无锡乡音的说话声。每次去拜访总是见他不是作画便是著文,他把写文章和作画作为调剂精神的一种交替,亦可说是学者型艺术家的一种生活方式。
贺天健知我这个青年人醉心研究美术史而对我颇有好感。他乐意向我滔滔不绝介绍自己的艺术道路的经历。他钟情于学习山水画。凡是找到前人的山水画(包括有清晰度的印刷品),都认真临摹研究其不同的用笔用墨的奥妙所在,于是掌握了唐代吴道子、李思训、王维,五代荆浩、关仝,北宋范宽、董源、巨然、郭熙、许道宁、燕文贵、米芾,南宋李晞古、萧照、马远、夏珪,元代赵子昂、黄子久、王叔明,明代张平山、唐寅、戴进、吴小仙,清代王时敏等山水画家不同的画山石的笔墨技法,同时掌握了北宋郭熙、王诜、赵大年、米芾,南宋李迪、梁楷、马和之,元代赵子昂、倪云林等山水画家画各种树的不同的笔墨技法,并且掌握了“烘”“染”“渲”“破”“飞”等墨法,“水墨浓、淡、干、湿”“浅绛”“纯青”“纯绿”“小青绿”“大青绿”“金碧”等用色法,以及“工笔”“工夹写”“大写意”“小写意”等表现技法。他还将大量古人山水画与真实山水作比较研究,发现山水画中的山水,比真实的山水更美更有诗意韵味,原来是因为一些有成就的山水画家的作品,虽然描绘对象源于真山水,但绝不是仅仅如实写照真山水,而是有所取舍和提炼,并融进艺术想象的诗意。于是,他一方面踏访写生了祖国的许多大好山河,另一方面又发挥艺术想象写山水诗,将创作山水画与创作山水诗相结合。他的性格豪爽倔强,其山水画融各家之长为己有,形成雄奇阔达、用笔纵横畅爽、泼辣奔放的山水画风格,又不乏豪迈诗意的特色,尤其善作青绿山水。1959年夏,在其高塔公寓画室中创作、后陈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上海厅的巨幅青绿山水《河清可俟图》,便是他山水画代表作之一。
贺天健自九岁至七十岁共六十余年学习、研究、创作山水画的过程,于1960年3月24日写成《学画山水过程自述》一书,总结了自己艺术道路的经验教训,附有许多图例,并作了种种理论探讨,是一部学术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理论著作,尤其对后人极有参考价值。贺天健先生将这册由(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于1962年5月出版的《学画山水过程自述》一书题赠给了笔者,笔者拜阅后,写了题为《贺天健谈学画山水过程》的评论,刊于1962年9月11日《解放日报·朝花》副刊。贺天健见到后,又是满口江苏无锡口音对笔者横谢竖谢。作为长者,如此谦逊态度,委实让人感动。
贺天健著《学画山水过程自述》书影(封面画为《河清可俟图》)
贺天健在《学画山水过程自述》一书扉页题赠笔者的手迹
笔者撰写的评论《贺天健谈学画山水过程》
说到出版《学画山水过程自述》一书,还有一段有趣的插曲。
贺天健在《学画山水过程自述》书中,强调画家修心养身,一定要多吃猪肉等肉食品才能身体好、精力充沛地作画。然而时值国家三年极度困难时期,市场上缺乏肉类品供应,编辑认为贺天健强调多吃肉食品有些不合时宜,要他修改。当时在《人民日报》担任文艺部副主任兼美术组组长的著名漫画家华君武出差来沪,人民美术出版社委托华君武将修改《学画山水过程自述》一书的意见转告贺天健,可是贺天健脾气很倔,不肯修改,甚至强调一个标点符号都不能改。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辑邵宇(为著名画家兼诗人)对书稿最后审定,认为书中谈到吃肉问题,不是政治原则问题,不愿修改亦可,亦就尊重原稿,很快出版了《学画山水过程自述》。该书出版后甚受读者喜爱,后再版。
贺天健在编写《学画山水过程自述》的同时,前后撰有《黄山派和黄山》《提高中国画创作水平的我见》《答客问》《中国山水画的皴法美》《山水画的欣赏问题》等多篇论文,分别刊于《人民日报》《文汇报》《美术》等杂志、报刊。可见他虽然已是七旬以上高龄,学术研究精神依然旺盛。
上海中国画院建院初期,就注重从工、农、兵中物色艺术苗子吸收入画院加以培养。当时吸收具有艺术天赋的松江县(今松江区)村姑吴玉梅,上海市区工人陆一飞、邱陶峰等入画院,由画师分工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传授画艺,培育国画艺术创作人才下一代。身为副院长的贺天健,自告奋勇承担向青年工人邱陶峰传授山水画艺术的任务。笔者赴淮海中路高塔公寓贺天健画室时,常见贺天健先生悉心向邱陶峰授艺的情景。后来,邱陶峰成为上海中国画院有艺术成就的专业画师。
作为学者型艺术家的贺天健,早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民国时期的上海,已是美术学科活跃的学术活动的组织者和主持者。
1918年贺天健来沪定居,专事书画创作和研究,并加入“海上题襟馆金石书画会”,应聘出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上海昌明艺术专科学校等校国画教授。1924年在沪主编出版《中国现代名画汇刊》。1930年起在上海、北平、无锡、天津等地举办个人画展获好评。1932年在沪参与创办“中国画会”,会员有300余人,全国各地亦有不少中国画家参加,为全国性中国画学术团体,初由钱瘦铁主持会务,后由贺天健主持会务,并于1934年11月创刊《国画月刊》,贺天健为主编。这份《国画月刊》,成为沟通、联络、团结国画界,促进国画艺术发展的重要工具和平台。特别是贺天健经过深思熟虑,以中国山水画与西洋风景画作比较为切入点,在《国画月刊》第三、四期,组织了一场关于山水画创作的学术讨论。这场讨论,除贺天健以编者的身份,发表《中西山水画思想专刊前谈》外,另专门组织发表如下十七篇论文:(一)郑午昌《中西山水画思想专刊展望》;(二)贺天健《中国山水画在画科中打头之论证》;(三)李宝泉《中国山水画的古典主义与自然主义》;(四)黄宾虹《中国山水画的今昔之变迁》;(五)谢海燕《中国山水画思想的渊源》;(六)贺天健《中国山水画滥觞时期之推考》;(七)俞剑华《中国山水画之写生》;(八)倪贻德《西洋山水画技法检讨》;(九)郑午昌《中国山水画的师资》;(十)孙福熙《西洋画中的风景》;(十一)陈影梅《西洋风景画与风景画家》;(十二)李宝泉《印象派以后的西洋风景画》;(十三)胡钟英女士遗著《中国山水画鉴赏家、临摹家、创作家之考核》;(十四)贺天健《中国山水画今日之病态及其救济方法》;(十五)陈抱一《关于西洋画上的几个问题》;(十六)谢海燕《西洋山水画史的考察》;(十七)陆丹林《谈新派画》。十七篇论文的作者,其中李宝泉、陆丹林是侧重研究西洋美术史论的学者,而倪贻德、孙福熙、陈抱一是西洋画家兼长西洋美术史论。可见,这场山水画学术讨论,发动中西美术界人士共同来探讨,不乏前瞻性视角,对促进新海派中国画发展是有重要意义的。贺天健作为这场学术讨论的主持人,亦可见其学术思想与时俱进的可贵。《国画月刊》的这场学术讨论,影响到当时整个文化界。当时《国画月刊》编辑部先是设在华龙路(今雁荡路)80号,后设于威海卫路(今威海路)674号。因《国画月刊》已是名声在外,许多美术圈内外读者,常来到编辑部购阅。贺天健先生保存了这些《国画月刊》,借给笔者作了全方位拜阅。
贺天健在艺术道路上的学术思想能与时俱进,所以新中国诞生后能较快适应新时代生活。1953年被聘为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后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任第二届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上海市文联委员、上海市文史馆馆员。1958年其山水画《九皇山梅山水库》入选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览会,在莫斯科展出。同年8月,在北京举办个人画展,其中作品《东风吹到好江山》另参展世界美术博览会获一等奖。1960年被邀加入丹麦康纳画会为会员,1962年在丹麦举办个人画展,被誉为“当代黑白画艺术大师”。其书法精于行楷,刚劲铁骨,俊秀雄美,亦为许多人青睐珍爱。
贺天健先生逝世前,立下遗嘱将保留下来的自作中国画作品300幅捐献给上海中国画院,可见其爱国情怀之深厚。
万籁鸣的彩墨画《孙悟空》
1940年代,笔者少年时在上海观赏中国动画艺术(又称美术电影)主要创始人万籁鸣(1899—1997),根据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改编、设计、导演,由上海新华联合影业公司摄制出品的我国(亦为亚洲)第一部有声长篇动画故事影片《铁扇公主》,片长为9700尺,放映90分钟。影片中那神奇的漫画化夸张的艺术形象,代表正义的孙悟空、铁扇公主等战胜邪恶的牛魔王等的故事,在笔者脑海里留下了一辈子难忘的印象。《铁扇公主》成功摄制和公映,是中国动画艺术走向辉煌的起点。而且,影片当时在日本、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放映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是促进了日本动画艺术的萌芽和兴起。对此,日本动画艺术的开拓者、著名漫画家、动画“铁臂阿童木之父”手冢治虫(1928—1989)有这样的回忆:“我在十三四岁的时候,大概是1942年,万籁鸣导演的亚洲第一部长篇动画片《铁扇公主》在日本首次上映。当时我还在读初中,也有幸观看了这部动画电影,影片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不由自主地想到:这就是我们的动画片啊!影片上映时盛况空前,连影院的走廊都挤满了观众,场场爆满。影片被配上了声音,都是由当时最著名的明星担任配音角色的,这样观众就更容易地理解到影片的内容,这种情况连当时的迪士尼都没有过,包括大人、小孩、外行的、内行的都入迷地观看电影,这就是我想做动画片的原因。”(见2017年7月21日《文汇报》专刊《文汇学人》载:杨晓林《手冢治虫的孙悟空情结》)
万籁鸣先生
笔者自少年起,心中就一直仰慕万籁鸣这位艺术家。1950年代起,笔者奉命到华东美协(后改组为上海美协)供职,终于有机会与万籁鸣先生直接见面。
当时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厂长、著名漫画家、共产党老党员特伟,是上海美协领导机构党组成员,党组研究上海美术工作时,亦通报上海美影厂的创作、摄制美术电影的计划,一起讨论。由于这层关系,凡是美影厂有新片摄制完成,总是邀请美协工作人员前往万航渡路的美影厂放映室观赏新片。当时美影厂的新片,笔者大都观赏过。因此,笔者曾撰《美术电影的丰收》一文,刊于1959年3月1日中央文化部主办的《新文化报》;又撰《喜看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刊于《大众电影》杂志1960年第24期;同时,亦多次参加美术电影的座谈会,其中就多次直接与万籁鸣先生晤面。
笔者撰写的《美术电影的丰收》《喜看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
万籁鸣当时在上海美影厂担任一级导演,正是其动画艺术达到成熟阶段。先后导演的彩色动画片有《野外的遭遇》《墙上的画》《美丽的小金鱼》《美妙的颜色》等。1960年至1964年,导演摄制根据《西游记》改编的彩色动画巨片《大闹天宫》上下集(李克弱编剧),可放映二小时。该动画片在人物造型、动作设计、语言音腔和服饰色彩运用,以及打击音乐锣鼓点子的运用等,都巧妙地借鉴京剧艺术,而有着强烈的民族风格特色。配音演员有邱岳峰配音齐天大圣孙悟空、毕克配音东海龙王、富润生配音玉皇大帝、尚华配音太白金星等名角。影片的声、色并茂,情节、动作、悬念的出人意料和紧张,扣人心弦地吸引着观赏者。《大闹天宫》上集于1962年获捷克斯洛伐克第十三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短片特别奖,1963年获第二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美术片奖。《大闹天宫》上下集于1978年获英国伦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1980年获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学艺术创作一等奖,1982年获厄瓜多尔第二届基多国际儿童电影节三等奖,1983年获葡萄牙第十二届菲格腊达福兹国际电影节评委奖。
上海美影厂一次举行彩色动画巨片《大闹天宫》总结工作会议,笔者应邀出席,听取厂长特伟感人地介绍,已是65岁以上高龄的万籁鸣,为了设计和导演好《大闹天宫》,经常加班加点,甚至通宵达旦,足见其忘我工作敬业精神之可贵。他退休后担任美影厂艺术顾问,要求保留其办公桌,经常到美影厂办公室,实实在在做他的艺术顾问,不断献计献策,发出肺腑之言。
其实,万籁鸣在民国时期,除导演摄制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外,还导演摄制了反帝、抗日、爱国题材的动画片《同胞速醒》《精诚团结》《航空救国》《民族痛史》《国货车》《抗日歌辑》6辑、《抗日标语》5辑和《上前线》等。
1979年,笔者的研究计划中,正设想作为中国儿童美术史著作的补缺,撰写一本以《中国儿童美术史摭拾》为题的中国儿童美术史论文集。内容包括中国儿童美术的民族传统,中国近现代儿童报刊、书籍插图,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活动和抗日战争中的儿童美术,以及以少年儿童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中国美术电影等。其中计划撰一篇《中国美术电影发展钩沉》,将万籁鸣为首开创中国美术电影的发展历史梳理出来。为此,与万籁鸣先生约定,到他美影厂的办公室,请他回忆叙述有关中国美术电影的历史。那是1979年的金秋,以两个上午的时间,他兴致很高地向笔者介绍,他是如何从1925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摄制广告动画影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开始,而走上开拓中国美术电影的道路,其中经历种种坎坷,克服种种困难,终于开创了中国美术电影发展繁荣的新天地。他谈毕,兴致依然不减,随手从办公桌背后的书柜里取出笔墨纸砚和一盒中国画颜料,在书桌上展开宣纸,以豪放的大写意墨彩,绘就了一幅《孙悟空》,画中的孙悟空,正双手高举金箍棒,砸向邪恶势力,立意气势不凡。在画面的左侧他落款题写“万籁鸣,时年八十”,接着就对笔者说:“这幅画送给你,留个纪念。”因为当时他办公室里没有留下个人印章,故没有盖上他的印章。这幅《孙悟空》一直挂在笔者家里,每天见到此画,就天天怀念着万籁鸣先生。
孙悟空(万籁鸣1979年秋作)
为撰《中国美术电影发展钩沉》一文,笔者后来又参阅了上海美术电影厂的不少资料,另编有《中国美术电影一览表》作为该文的附录。而《中国儿童美术史摭拾》一书,则在2002年10月,由上海的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该书出版后,甚受学界关注。广州美术学院有位专攻美术史论的研究生骆思颖,参阅该书受启发,写了一篇以儿童美术史为专题的毕业论文,还获得毕业论文奖。
《中国儿童美术史摭拾》书影
万籁鸣,江苏南京人。十多岁开始已是上海活跃的漫画作者,为1926年在上海成立的中国第一个漫画家团体“漫画会”成员。兼长剪影艺术,当时上海著名的《良友》画报,辟有万籁鸣的《良友人影》专栏,发表他的剪影人物肖像作品。其最大成就是为中国美术电影事业作出重要贡献。1997年,由国家广播电视局、文化部、国家教委、全国妇联、共青团中央组成的第七届中国儿童电影“童牛奖”评委会授予其“中国儿童美术电影特别贡献奖”。历任上海市第四、五届政协委员,上海市文史馆馆员,中国电影家协会名誉理事,中国动画学会名誉会长,上海市美术家协会艺术顾问等职。出版专著有《人体表情及人体图案美》《魔法之笔》《我与孙悟空》等。晚年又醉心于中国画创作。
(作者系美术学科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技术支持:上海江帆网络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