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加载中...
2021-01-21 09:11:12
武康路390号有一幢造型别致、建造精美的花园洋房,粉色的外墙,异国情调十足的敞廊,满铺红瓦的屋顶,肯定会有人对这幢花园洋房一见钟情。人们希望知道,它曾经是谁家的豪宅,建筑又属于哪一种风格……
武康路390号建筑南立面
1842年,中国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规定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五口对外开放。上海开埠不久,外国人纷至沓来,英、美、法等国先后在上海设立领事馆。1866年,意大利政府派水师副提督阿尔明雍来中国,向大清总理衙门提出与中国建立邦交关系的请求。这一年的10月26日,总理衙门大臣谭廷襄、三口通商大臣崇厚与阿尔明雍签订中、意《通商条约》和《通商章程:海关税则》,准许意大利在北京设立公使馆,宣布中、意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翌年,意大利在上海设立领事馆。早期,意大利只是派了一位领事驻上海,没有独立的、固定的领事馆建筑,一直到1902年3月21日,才在沪西静安寺路555号(今南京西路555号)建造了自己的领事馆建筑。
据上海英商字林洋行1937年版《中国行名录》(China Hong List)上海街道行名录登记,福开森路390号的住户是尼隆(Comdr. L. Neyrone),同书登记的“大意大利国总领事衙门”的地址是“静安寺路555号”,总领事就是这位“Comdr. L. Neyrone”;《民国廿四年上海年鉴•外交》中记录得更详细一点,这位意大利总领事尼隆是1932年5月2日到任的。
众所周知,旧上海有公共租界和法租界。租界是列强在中国领土上建立的独立于中国行政体系和法律制度以外的势力范围,也就是说,租界的区域不属于中国行政区,租界的制度和法律不受中国政府制约。如果一旦遇到上海地方政府与租界当局发生冲突,必须有一个“中立的”、能够代表多方利益的机构出面协调、处置,这个机构叫做“领事团”,是由各国驻上海的领事组成的一个组织,有点像现在的“联合国”。“领事团”的主席称为“领事团领袖”,由各国驻上海领事投票选举产生,每年换届。由于英、美、法在上海都有租界,势力强大,于是,“领事团领袖”的选举,往往是英、美、法的领事落选,德国、意大利等中等发达国家的领事当选。尼隆初来乍到,就当选为各国驻上海的“领事团领袖”。
上海有许多领事馆,大部分领事馆有自己的领事住宅和工作人员宿舍,部分领事馆会在其他地方建造总领事府邸。意大利总领事馆的占地面积很大,领事住宅和工作人员宿舍均设在领事馆里。尼隆当选为“领事团领袖”后,工作、交际日益繁忙,于是决定在意大利总领事馆外,另外建造意大利总领事府邸,这就是福开森路390号住宅的来历。
意大利总领事府邸委托有意大利政府背景的比利时、法国合资公司——义品地产公司(Crédit Foncier D’ Extrême-Orient)建造。于是,义品地产公司从法商万国储蓄会下属的中国建业地产公司手里购进了福开森路390号地块。这是一块位于福开森路与劳利育路(泰安路)相交而形成的锐三角形的土地,占地面积2630平方米。主建筑设计在这块土地偏福开森路的一侧,建筑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二层砖木石混合结构,建筑面积612平方米,建筑平面大致上呈正方形,不少人以为这是一幢属于地中海风格的建筑。地中海是世界上最大的陆间海,位于南欧、北非与西南亚之间,东西长约4000公里,南北平均宽约800公里,南北的纬度差偏差6度,当然各地方的气温差异是较大的;而且,地中海跨越3个洲,两岸的国家很多,除了在建筑风格上的差异,各个国家在制度、风俗、习惯上的差异更大。所以,把“地中海风格”归入一种“建筑风格”,似乎是不科学的、不严谨的,也不合理。
意大利总领事府邸外立面局部
福开森路390号意大利总领事府邸的建筑主立面朝南,底层的东、南、西三面均设计为敞廊,主立面的中间设计为稍外凸的三开间半圆拱廊,中间的拱设计为窗,两侧为通道,有平坦的环状踏步引入正中的客厅。屋顶为欧洲建筑常见的四坡红瓦顶,在主立面的中轴线屋顶处,设计有白色的石结构阳台,阳台内侧是假二层的房间,房间的天花则是流畅的弧顶。从建筑外观看,白墙与红瓦搭配合理,色彩对比强烈,有效地增强了建筑的立体效果。同样,这个三面使用柱子支撑的敞廊,倒有点像中国的四面来风的亭子。在上海众多的西洋建筑中,它是特别“另类”的一种,即使当时的和现在的西方建筑师,也无法理解和领悟当初业主或建筑师的理念和“居心”何在。
意大利总领事府邸主入口
意大利总领事府邸底层门廊
1937年“八一三”淞沪战争后,上海沦陷,租界成了被沦陷区包围的“孤岛”。担任“领事团领袖”的尼隆就成了租界工部局与日伪政权之间的“调解员”:工部局希望通过尼隆,阻止日伪方面对租界的侵犯;而日伪则希望尼隆转告工部局,阻止租界内的反日活动。那时,福开森路390号的意大利总领事府邸门庭若市,尼隆也成了上海滩著名的外国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意大利于1940年与日本、德国组成轴心国,中国与意大利终止外交关系;不过,汪伪政府继续与意大利保持外交关系。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南京国民政府不承认意大利与汪伪政府的外交关系,意大利总领事馆实际上结束了它的使命。根据国际惯例,中国政府收回了意大利在沪的不动产。
(作者系上海市规划委员会咨询委员会委员,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地名学会副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