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从“2577”创意大院出来,向南行走了百十步,临龙华路处耸立着一幢城堡形的建筑,这里属于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是上海唯一的双国保单位。
原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旧址
那幢城堡形的建筑原本是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旧址,始建于1920年,东向临街的墙体上建有连排的堞口,恰如城墙。二层中间是高达10米的塔楼,是当时龙华地区除了龙华塔以外最高的建筑。高耸的塔楼俯视着龙华大地,自然形成一股杀气。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那段血雨腥风的岁月里,这里是血腥之地、罪恶之地。
清同治十年(1871),这里是江南制造分局的枪子厂厂房。1927年国民革命军攻克上海后,这里便成了淞沪警备司令部的办公地。从此,这里门前岗哨森严,门上机枪高架,门外哀鸿遍野,门内镣铐声声,成为了国民党反动派屠杀共产党人的刑场。
原国民党龙华看守所
面对街道的门内原有一壁照,转过壁照就是监狱。进门后右手边可以看到一排白色的建筑,这就是当年关押共产党人的看守所。看守所建于1916年,1926年经过改造后一度被用作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总司令部驻沪军法处的监狱,上海工人自卫团的指挥奚佐尧就是在这里被杀害。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这里更是成了杀人魔窟,有多少共产党人在此英勇就义,陈延年、罗亦农、赵世炎、彭湃、林育南、左联五烈士……一个个彪炳史册的人物就是从这里走上刑场壮烈牺牲的。
现在这里设有“墙外桃花展览”,讲述着龙华淞沪警备司令部的沿革史。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许多耳熟能详的名字、一张张露出坚定目光的烈士照片,以及先烈们可歌可泣的壮举,还有一个个记录着刽子手们罪恶的场景,令人在对烈士的崇敬中发出对敌人无比的愤怒。
白屋前侧大棚里陈列着一辆按1:1的比例复制的黑色警车。当年,这样的警车拉着凄厉的警报在上海的大街小巷里横冲直撞,将一个个革命者拖上警车押入牢房。轰动全国的“东方旅社事件”中的孟雄和林育南、李求实、柔石、胡也频、殷夫、冯铿、欧阳立安等36名同志,就是被这样的警车押入龙华监狱,许多人从此地走向刑场,慷慨就义。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的主人公李白就是在那警报声中从容打下“同志们,永别了”的电波,于黎明即将到来之时被押上警车,最终慷慨就义于浦东戚家庙。
按1:1比例复制的警车
走过一扇小小的门,里面就是看守所的牢房。男看守所是南北三幢并列分布,呈“川”字形排列,分别为“天”“地”“人”;二层的平房,高一层为气窗。每幢房中间为窄窄的过道,两侧分隔为对称的五间牢房;每个房间内置双层木床4张,最多可关押15人。室内光线昏暗,仅靠气窗里射出的几缕阳光来照明。每幢房间入口处设铁栅门,其中一间房的墙壁上有张恺帆烈士写下的诗句:“龙华千古仰高风,壮士身亡志未穷。墙外桃花墙里血,一般鲜艳一般红。”女看守所有两间,位于男牢西南,室内搭设木板作床。现今,看守所的大青石上还锁着一副镣铐,无声地控诉着反动派的罪行。看守所内另有看守长室、“优待室”、看守卫兵室等建筑。出看守所大门,西侧有一条便道通向审讯处,向北则通往就义地。
原看守所内牢房过道
就义地是原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的刑场,位于龙华烈士陵园东北隅,面积1 500平方米,是原看守所西北部的一块荒地。1950年,经考察附近发现的烈士遗骸和遗物,又据附近居民及曾关押于原司令部看守所的人员的回忆,就义地的位置和范围得到最终确认。现就义地上立有“龙华革命烈士就义地”纪念碑,褚红的大理石碑面如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在蓝天下蒸腾。
曾被关押于此并幸运地从这里走出去的,不乏后来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不朽功勋的共产党人元老,王稼祥,关向应,著名地下工作者刘晓,后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方毅,为国防工业做出巨大贡献的张爱萍,曾任上海市委书记、海协会会长汪道涵等,都在这份名单中。
龙华烈士纪念馆内展示的部分幸存者
出看守所遗址,南侧便是碑林区。那天阳光正好,无论是在“四一二”大屠杀纪念碑下,还是在碑林区的广场花坛内,都有许多的市民在这里休憩,有三位老伯坐在碑亭中吹拉弹击,悠然自得。北侧的黑色大理石碑廊雕刻着许多纪念诗词,而南侧的碑廊却刻着鲁迅先生为“左联五烈士”写下的整篇纪念文章《为了忘却的记念》。“记(纪)念”却是为了“忘却”,多么饱含深义的题目!教科书以“我很想借此算是竦身一摇,将悲哀摆脱,给自己轻松一下”作为文章开头,将“忘却”解释为是为了“摆脱悲哀”。我倒更愿用先生另一篇纪念文章来作注:“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记念刘和珍君》)中国人是善于忘却的,这也许就是鲁迅先生深恶痛疾的民族“劣根性”的一种吧,正是这种劣根性,“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
更可怕的是,有些人更是有意识地要在人们的记忆中抹去这一页,搞历史虚无主义的把戏,以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列宁同志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我不知有多少人已经忘记了过去,或许有人本没有忘记却偏要做出没有记起的样子,无耻地篡改着历史:狼牙山五壮士跳崖是假造的;黄继光、邱少云的事迹不可能存在;雷锋的事迹都是编造的,等等。甚至连开国领袖在他们眼里也根本不值一谈,唯有西方的价值观——所谓的“普世价值”才高过一切。请来这里睁眼看看吧!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里都渗着共产党人的鲜血,这里的每一棵草木都因烈士鲜血的浇灌而茁壮成长!那喷洒的水柱洗刷的是百年的耻辱,同时也在冲刷无耻者卑劣的言语。龙字碑既是在表明中华民族的腾飞,更是在冲破谎言的牢笼。
碑林西头是一尊高大的雕塑,前置一石碑,刻有毛泽东同志的《蝶恋花•答李淑一》词:“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正是由无数如杨开慧、柳直荀这样的烈士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难道能忘记他们并允许那些所谓的“精英”“大V”们在他们头上泼污水吗?
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词和“且为忠魂舞”纪念雕塑
我又想起碑林东面赵朴初先生的诗:“桃花红雨英雄血,碧海丹霞志士心。今日神州看奋起,陵园千古慰忠魂。”我们生活在正在奋起的新中国,难道不应牢记为此献身的英烈吗?
我来到陵园的广场上,广场的两侧,耸立着“独立、民主”、“解放、建设”两座主题雕塑。广场中央是红色花岗石纪念碑,这里是陵园南北、东西轴线的交汇点,是陵园的轴心。碑体长24米,宽13米,高7.5米,正面镌刻“碧血丹心为人民”,背面是上海市委市政府所撰写的烈士陵园纪念碑文。
“碧血丹心为人民”纪念碑广场
纪念碑后即为巍峨壮观的龙华烈士纪念馆。纪念馆呈金字塔形,主体为蓝色,旁边是成阶梯状的三层花岗岩辅楼。
从纪念碑处向北走,我又来到烈士墓区。墓区由烈士纪念堂、烈士墓和无名烈士陵组成,安息着近1 700位革命烈士的英灵。烈士墓为东南朝向的月牙形坡地,环抱近旁的两层圆形烈士纪念堂,二者共同组成意为“日月同辉”的箭镞造型。无名烈士陵由墓碑、雕塑和长明火组成,长明火昼夜燃烧,象征着烈士们生命之火不灭、革命精神永驻。
烈士墓区最为震憾人心的是卧于土中的巨大烈士雕像。整个雕像半入于土中,与大地溶为一体,烈士的身躯挣扎着爬行在大地上,只手向天,似要托起什么。
无名烈士墓
除了这尊巨大的烈士雕塑,这里散落着许多其它的纪念雕塑,与纪念建筑交相辉映。这些散列于纪念园内的10座(组)纪念雕塑,都出自国内当代名家之手,内容也都来源于上海百多年来的重大历史题材。雕塑大师们以石破天惊的艺术手法,讴歌了上海人民为了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前赴后继、百折不挠的英勇献身精神。雕塑写实又寄情,形神兼备;所用的材质,或为青铜,或为花岗石,或为汉白石,把相应的历史内容表现得浑厚、凝重而恢宏。
广场西南方有两组雕塑:一组是纪念“五卅惨案”的,中心是一位烈士中弹倒下时挣扎向前的形象,体现了先烈们坚贞不屈的精神;一组是纪念上海解放的,展现了解放上海时军民合力、同心御敌的场景。两组雕塑之间有一条小河缓缓流过,如这逝去的岁月。是啊,岁月可逝,但往事却不可忘,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我们决不能让善于忘却的劣根去遮掩那些怀有不可告人目的之人的企图,从而让烈士们的鲜血白流,使他们的愿望付诸东流。
善良的人们啊,千万不能忘记过去!任何时候都要记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作者系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知青》杂志常务副主编)
技术支持:上海江帆网络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