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加载中...
2015-11-26 09:48:03
今天再次参观了土山湾博物馆,再次缅怀土山湾文化的历史贡献。确实我关注土山湾的历史,由来已久。作为一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在研究传统工艺美术传承的工作中,很多年以前就不断地发现,上海的海派工艺美术,在许多方面都与百年前建立的土山湾画馆有着诸多关系。如国家级非遗项目海派黄杨木雕,其祖师爷徐宝庆就是由土山湾工艺工场所培养,还有另一项国家级非遗项目海派绒绣,有记载是在上世纪初由欧洲传入中国,最早在上海登陆是在高桥,而我在土山湾刺绣工场的一张老照片中看到多幅绒绣产品,赫然出现在画面的前景之中(见图1),这样就将绒绣传入中国和上海历史向前推了至少10多年,并且证明了绒绣技艺在上海乃至中国,最早是出现在土山湾的。像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想必大家都知道著名艺术大师徐悲鸿所言:“土山湾……盖中国西洋画之摇篮也。”但在社会上却很少有人知道,土山湾其实也是重要的民间手工技艺的传播地。
图1 土山湾刺绣工场前景中的绒绣
再往深处发掘,土山湾文化内容丰厚,呈现出一道道辉煌的光芒。因此我在2007年初,率先在徐汇区政协大会上递交了《关于进一步发掘和研究土山湾文化的建议案》,第一次明确提出土山湾文化的概念和建立土山湾博物馆的想法,很快得到徐汇区文化局有关领导的支持并立项,一系列关于土山湾历史文化的研讨活动和筹备建立博物馆的工作随之展开。我们终于欣喜地看到土山湾博物馆在上海世博会期间隆重开馆,这里面凝结了徐汇区文化局全体相关工作人员的心血,可谓呕心沥血。
另一件让我印象深刻的事情是,2008年上海市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会议上,土山湾手工技艺是作为一个打包整体来申报的,这在所有申报项目中,是绝无仅有的,充分反映了土山湾文化的丰富内涵。一些评委认为有所不妥,因为其他非遗项目都是一个个具体的品种,而土山湾手工技艺包含了缝纫、制鞋、木工、金属制品、绘画、雕塑、印刷等工场,其他还有刺绣所、花边间、裁缝作、浣衣厂等等,土山湾工艺场不仅有西洋油画、镶嵌画、彩绘玻璃、珂罗版、活铅字、石印工艺、铜锌玻璃版照相等具有西方文化的手工技艺,而且也有具备中国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元素的技艺,两种文化背景的手工技艺,在土山湾得到完美融合,如月份牌绘画、泥塑、雕刻、编结、绒绣、彩绘玻璃等,都演变为了具有中西方文化特质的结合体,已经成为上海民间手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令人耳目一新。如此丰富的手工技艺品种,每一项都足以单独申报非遗项目。我在会议中阐述了土山湾手工技艺的整体属性,最后大家还是达成共识,通过了土山湾手工技艺列入上海市级非遗保护名录。
回顾了这么多内容,现在要回到探讨土山湾职业教育对今天手工艺传承模式教学的启示这个课题上来。综上所述,当年的土山湾孤儿工艺院,之所以建立了如此丰富多彩的手工技艺工场,一是为了部分供应庞大教区的所需产品,二是弥补筹措慈善机构经费的需要,但更重要的也是为了传授给这些孤儿一定的技艺,以便他们以后在社会里立足生存。而且确实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著名美术和手工技艺人才,诸如徐咏青、周湘、张聿光、丁悚、杭穉英、张充仁、徐宝庆等杰出艺术家,并在艺术上硕果累累,对中国近代美术教育的兴起具有重要的意义。也给我们展现了近代西方美术教育的有效体系和方法。虽然西洋画早于利玛窦之前就已传入中国,但还是仅仅作为艺术欣赏或个人创作,将西洋画引入正式的教育之中,无疑是从土山湾画馆开始的,此举开创了中国近代美术教育的先河。
首先,土山湾画馆以孤儿院的孤儿为招收对象,先进行包括语文、算术、天主教义等4年文化基础教育,平均至13岁时再按各学童的不同天份,分别授以某种工艺技能,至19岁结业,“或留堂工作,或外出谋生,悉听自便”,而在土山湾工作的学生居多。当工艺学校与孤儿院合并后,所收养的孤儿一边可以在画馆中学习各种美术知识和手工技艺,亦能在工场中进行具体实践操作。如此,这些孤儿就成为了接受西方美术教育的首批中国学生。
第二,在教学内容上,土山湾画馆采用了西方美术技法。其创始人范廷佐本人就受到了文艺复兴后的意大利艺术的熏陶。他在罗马接受了完整的西方艺术教育,并受到其父亲的雕刻艺术观之影响,在土山湾画馆的早期教学中,范廷佐亲自担任素描与雕塑的授课,并开设了油画课程,这在中国传统美术教学中是前所未有的。由于土山湾画馆的设立是基于教会的需要,因此在其美术教育中,更注重于教会美术工艺的学习。在绘画上主要以宗教人物画、花卉、西方纹样和壁画等为主要内容,并临摹欧洲名画出售。土山湾画馆时期也创作了一批油画,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一幅徐光启与利玛窦谈道的油画,以西方油画的色彩和中国工笔画的技法相结合而画成。在雕塑上,画馆教学内容也以教会所需要的泥塑圣像等为主。
第三,在教学方式上,“其施行的教学方法和理论也和中国传统有很大的区别”,中国传统的美术教育多为师徒制,所教授的学生数量极为有限,而且在其理论上也不易形成系统性的教育,仅依靠师傅个人的经验,具有封闭性的特点。但当时土山湾画馆在教学形式上已采取集中同批孤儿于一起(见图2),由多个教师分别担任某一方面的教学,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这样在其美术教育的系统性和深度上就比中国传统教育模式要先进得多,而且也便于培养更多的美术人才。
图2 20世纪初土山湾孤儿院的孤儿在画馆练习用毛笔绘画
在这里,我们不难看到,土山湾的职业教育非常注重实际、实干和实用性,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立生存能力,非常值得今天的美术和工艺美术教育部门借鉴,也非常值得今天传统手工艺传承保护工作者参考和深思。
土山湾孤儿院画馆的建立,当然主要是出于西方政治与文化渗透的基本动因,实际上是为了满足教会的传教需要。但在客观上,土山湾画馆确实是中国最早的正规西方美术教育机构,翻开了中国文化艺术和教育历史上重要的一页,对当今时代的手工艺传承模式和教学具有深层的启示。
参考文献:四川师范大学艺术学院高赟、朱艳,《土山湾图画馆与中国近代美术教育》。
(作者系上海市工业美术设计协会副理事长,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副馆长。)